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及模式研究(2)

时间:2015-10-29 10:08 点击:
开展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教育,形成大学生自我和谐一校园和谐一社会和谐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。而对于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自我和谐教育,则有不同的教育模式。 (一)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5年
  开展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教育,形成大学生自我和谐一校园和谐一社会和谐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。而对于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自我和谐教育,则有不同的教育模式。
  (一)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
  2005年,教育部等部门颁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〉(教社政[2005]1号)指出,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、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,要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。十多年来,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,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自我认识、自我悦纳、自我完善等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训练,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,构建和谐的自我。具体而言,包括以下三个层面:
  1.传递自我和谐构建意识,增强学生自我和谐构建主动性。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,引起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,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。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,专业课程、两课、公共必修和选修课都占据一席之地,真正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有自己的位置。自我和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,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讲内容,通过一定的课时设置传授内容,传递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意识,增强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主动性。
  2.传授自我和谐构建知识,丰富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理论内涵。自我和谐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恒久的主题,有着丰富的内涵。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自我和谐的相关知识,包括什么是自我意识,自我意识的内容、功能、发生机制、影响因素,如何全面认识自我,积极悦纳自我,自我完善等,丰富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理论内涵。
  3.讲解自我和谐构建方法,提升学生自我和谐构建能力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,有意识地传授、讲解自我和谐构建的方法,包括橱窗分析法、自我概念的"20问"法、自我评价法、社会比较法等;在悦纳自我方面,讲解如何自我接纳、自我欣赏的方法,如独特的我、优点轰炸等;在完善自我方面,讲解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足、增强自信、构建合理的理想自我等。如此,通过对自我和谐构建方法的讲解,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能力。有研究表明,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,对提升大学生自信及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影响。不过,当下教育在取得成效的同时,也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、知识考核评估而忽视学生体验、实际应用的情况,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新的学业压力,成为大学生期望很高但失望也很高的课程。如何开发新的教育模式,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,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  (二)基于团体心理咨询的辅导模式
 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,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,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、学习、体验、认识、探讨,接纳自我,改善与他人关系,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。与个体心理咨询相比,团体心理咨询因氛围良好、辅导问题面广、学生参与积极性高、活动体验性强、参与人数可多可少、学生"助人自助"等特点,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。
  认识自我的途径有两种:一是通过自我观察、反省;二是通过他人反馈和社会比较。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体验式的辅导模式,正好可以发挥"助人自助"的特点,提供大学生自我观察、反省和他人反馈、社会比较的双重优势,从而更好地认识、构建和谐自我。下表即自我和谐构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。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